首页 / 玄幻魔法 / 武侠修真 / 都市言情 / 历史军事 / 网游竞技 / 科幻小说 / 恐怖灵异 / 其他小说 /

首页 > 其他小说 > 趣说历史名人 > 第24章郑庄公克段于鄢:兄弟阋墙背后的权力角逐

第24章郑庄公克段于鄢:兄弟阋墙背后的权力角逐

迎风小火苗
    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碾碎了无数岁月,却将一些故事永久地镌刻在时光的深处。今天,咱们要说的这段往事,发生在遥远的春秋时期,地点是郑国——一个在当时影响力不容小觑的诸侯国。故事的主人公,有郑国国君郑庄公,他的母亲武姜,还有他的弟弟共叔段。一场围绕权力与亲情展开的精彩大戏,就此粉墨登场。

    武姜偏心:仇恨的种子埋下

    郑国的宫殿内,烛火摇曳,人影攒动,接生婆的呼喊声一阵紧似一阵,郑武公在殿外来回踱步,脸上虽有几分焦急,眼中却满是期待。突然,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长空,他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,脸上瞬间绽放出笑容——长子诞生了!

    然而,产房内的气氛却截然不同。武姜躺在床上,脸色苍白如纸,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。当接生婆将孩子抱到她面前时,她原本虚弱的眼神瞬间凝固,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“川”字。这个孩子竟然是脚先出来,头后出来,也就是“寤生”。在那个迷信盛行的时代,人们笃信天象、梦境,对出生异象更是忌讳万分,这种出生方式被视作不祥之兆,仿佛预示着灾祸即将降临。武姜望着襁褓中哇哇啼哭的孩子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厌恶,想都没想,就给孩子取名“寤生”。这名字,仿佛一道冰冷的符咒,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郑庄公不被母亲喜爱的命运。

    郑武公满心欢喜地走进产房,却敏锐地察觉到了武姜的异样。他关切地询问,武姜却只是摇头叹息,将心中的担忧和厌恶藏了起来。此后,武姜对寤生愈发冷淡,几乎不愿多看他一眼,襁褓中的寤生常常饿得啼哭,也鲜少能得到母亲的安抚。

    时光匆匆,几年后,武姜再度有孕。这次,生产过程异常顺利。次子共叔段呱呱坠地时,哭声洪亮,仿佛要冲破云霄。小家伙粉嘟嘟的脸蛋,灵动的双眼,可爱极了。武姜抱着共叔段,脸上笑开了花,眼中满是宠溺,仿佛捧着稀世珍宝。从那以后,武姜的心思全放在了共叔段身上。共叔段稍大些,武姜便为他请最好的老师,搜罗各种奇珍异宝,只要共叔段想要,她都会想尽办法满足。

    而郑庄公呢,在母亲日复一日的区别对待下,逐渐习惯了孤独与冷漠。他常常独自一人在宫殿的角落里玩耍,看着母亲和弟弟亲密无间,心中满是失落。有一次,年幼的郑庄公不小心摔倒,膝盖擦破了皮,鲜血直流。他哭着跑向母亲,渴望得到安慰,武姜却只是冷冷地瞥了一眼,说道:“男子汉大丈夫,这点小伤算什么!”说完,便转身去哄哭闹的共叔段。郑庄公呆呆地站在原地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却不敢哭出声来。

    随着年龄的增长,武姜对共叔段的偏爱愈发离谱。她经常在郑武公面前吹枕边风,说共叔段多么聪明伶俐,将来肯定能成就大事,还列举出共叔段种种“过人之处”。有一回,共叔段跟着老师学射箭,射偏了几次,武姜却在郑武公面前吹嘘共叔段天赋异禀,假以时日定能百步穿杨。她还时常暗示郑武公,应该把国君之位传给共叔段,只有这样,郑国才能繁荣昌盛。好在郑武公头脑清醒,没有被武姜的“迷魂汤”灌晕。他深知嫡长子继承制的重要性,也看到了郑庄公身上沉稳内敛的特质,坚信郑庄公能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。因此,他不为所动,坚持按照规矩,把郑庄公立为太子。

    郑武公的决定让武姜大为恼火,她开始私下里给共叔段灌输争夺君位的想法。她告诉共叔段,他比郑庄公优秀得多,这个国君之位本就该是他的。在武姜的影响下,共叔段愈发骄纵,目中无人,时常做出一些僭越之事。

    不久,郑武公因病去世,郑庄公顺利即位,成了郑国国君。可武姜并不甘心,她心心念念的还是让小儿子坐上国君的宝座。于是,她开始绞尽脑汁,为共叔段争取更多利益,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角逐,就此拉开了帷幕……

    武姜为共叔段索封地:矛盾初现

    这日,阳光穿透层层宫墙,洒在郑国宫殿的青石砖上。郑庄公正在处理堆积如山的政务,突然,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宫殿的宁静。抬头望去,只见武姜满脸怒容,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,双手叉腰,犹如一头发怒的母狮,质问道:“你如今贵为国君,享尽荣华富贵,可你弟弟共叔段却连一块像样的封地都没有,你这当哥哥的,心里过得去吗?”

    郑庄公见状,心中一凛,他早已料到母亲会来这一出,于是不慌不忙,恭敬地起身行礼,说道:“母亲息怒,不知母亲您想给弟弟封在哪里呢?”武姜眼珠子滴溜溜一转,如同狡黠的狐狸,迅速说道:“我看制邑就很不错。”

    制邑,郑国最为关键的军事要地,四周群山环绕,仅有一条狭窄的通道与外界相连,可谓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此地囤积着郑国大量的粮草和兵器,战略意义不言而喻。郑庄公一听,心中顿时警钟大作,暗自思忖:“母亲这是何居心?把制邑封给弟弟,这不就等于在郑国的心脏上安了一颗定时炸弹吗?稍有不慎,郑国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。”

    尽管内心波澜起伏,郑庄公表面上却不动声色,他语气和缓,委婉地拒绝道:“母亲,制邑地势险要,情况复杂,父亲生前曾特意叮嘱过,不能封给任何人。若是随意分封,恐会给郑国带来灾祸。母亲您要是换个地方,我一定照办。”

    武姜听了,脸上一阵白一阵红,心中的怒火更旺了。她狠狠瞪了郑庄公一眼,却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,毕竟郑庄公所言句句在理。武姜在大殿里来回踱步,思索良久,终于又开口道:“既然如此,那把京邑封给段吧。”

    京邑,郑国的大城池,人口众多,商业繁荣,规模仅次于郑国都城新郑。郑庄公听闻,心中不禁犹豫起来,他深知京邑的重要性,一旦封给共叔段,无异于养虎为患。但看着母亲咄咄逼人的眼神,他又担心拒绝会背上不孝的骂名,遭人诟病。权衡再三,郑庄公咬了咬牙,最终还是答应了。

    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,迅速传遍了整个郑国。大臣们听闻此事,纷纷坐不住了。大夫祭仲心急如焚,火急火燎地赶到宫殿。此时,他已跑得气喘吁吁,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,但顾不上擦拭,便忧心忡忡地说道:“主公,按照先王的规定,国内大城的城墙长度不得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,中城不得超过五分之一,小城不得超过九分之一。如今京邑的规模远超规定,若将其封给共叔段,他的势力必将迅速壮大,这对您的统治可是个巨大的威胁啊!您怎么能把京邑封给共叔段呢?”

    郑庄公苦笑着摇了摇头,无奈地说:“这是母亲的要求,我又怎能违背呢?若不答应,便是不孝。”祭仲急得直跺脚,在大殿里来回踱步,声音愈发急切:“武姜偏爱共叔段,早已众人皆知,她的胃口永无止境!迟早会给您带来大麻烦。主公,您不能再这样坐视不管了,得早做打算,不能让共叔段的势力坐大,否则悔之晚矣!”

    郑庄公听后,神秘地一笑,目光深邃而坚定,缓缓说道:“多行不义必自毙,共叔段若妄图挑战规则,肆意妄为,最终必将自食恶果。咱们就等着瞧吧。”祭仲听了,虽觉得郑庄公所言有几分道理,但心中依旧不踏实。然而,他见郑庄公主意已定,也不好再说什么,只能无奈地摇头离去。

    郑庄公望着祭仲离去的背影,眼神逐渐变得冰冷。其实,他并非真的毫无打算,在这看似被动的应对中,一场针对共叔段的棋局,已然在他心中悄然布局……

    共叔段在京邑的扩张:暗流涌动

    共叔段到了京邑后,就像一只刚出笼的恶鸟,迫不及待地展开了他的野心计划。他先是下令扩建京邑的城墙,工人们日夜赶工,城墙上尘土飞扬。这城墙越建越高,越建越厚,规模远远超过了规定。接着,他又开始招兵买马,在京邑的大街小巷张贴征兵告示。一时间,京邑内人心惶惶,不少年轻人被强行拉去充军。

    共叔段还高薪聘请了一些武艺高强的人,担任军队的教官。每天,京邑的校场上都能听到士兵们的喊杀声,训练的规模越来越大。共叔段的种种举动,引起了郑国上下的关注。大臣们纷纷向郑庄公进谏,希望他能采取措施,制止共叔段的行为。可郑庄公却像没事人一样,对这些建议充耳不闻。有人说,郑庄公这是在装傻,他心里早有盘算;也有人说,郑庄公是念及兄弟之情,不忍心对共叔段下手。

    在京邑,共叔段越来越嚣张。他不仅擅自将京邑周边的一些小城池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,还公然向郑国的边境地区征收赋税。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,纷纷向郑庄公告状。但郑庄公依然按兵不动,仿佛在等待着什么。

    这时候,共叔段的胆子越来越大,他觉得郑庄公软弱可欺,于是开始和母亲武姜秘密联系。他们派了一个又一个信使,在新郑与京邑之间来回奔波,商量着里应外合,攻打新郑,夺取郑国的政权。武姜也积极响应,她在新郑城内四处拉拢亲信,准备作为内应,为共叔段打开城门。

    郑庄公的反击:雷霆手段登场

    就在共叔段和武姜自以为计划万无一失的时候,郑庄公却早已掌握了他们的一举一动。原来,郑庄公表面上对共叔段的行为不闻不问,实际上却在暗中安排眼线,密切监视着共叔段和武姜的行动。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最佳时机,一个能够名正言顺地消灭共叔段的时机。

    终于,共叔段决定起兵造反。他集结了京邑的全部兵力,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悄悄向新郑进发。武姜也在新郑城内做好了接应的准备,她坐在府中,时不时地派人出去打探消息,心中既紧张又兴奋。

    然而,他们万万没有想到,郑庄公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。当共叔段的军队刚离开京邑,郑庄公就立刻下令,派大夫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,攻打京邑。子封接到命令后,迅速点齐兵马,日夜兼程,向京邑奔去。京邑的百姓早就对共叔段的所作所为不满,他们看到子封的军队到来,纷纷响应郑庄公的号召,打开城门,迎接子封的军队。共叔段得知京邑失守后,大惊失色,他知道自己中计了。无奈之下,他只好率领残部,逃往鄢城。

    郑庄公并没有给共叔段喘息的机会,他亲自率领大军,追击共叔段。在鄢城,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。战场上,喊杀声震天,硝烟弥漫。共叔段的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,士兵们四处逃窜。共叔段见大势已去,只好带着几个亲信,趁乱逃出了鄢城,被迫逃亡到共国。至此,这场持续了多年的兄弟阋墙之争,以郑庄公的胜利而告终。

    郑庄公与武姜的决裂与和解:亲情的纠葛

    郑庄公打败共叔段后,对母亲武姜的行为感到无比愤怒。他觉得武姜太过分了,为了共叔段,竟然不惜背叛自己。于是,他下令将武姜安置在城颍,并发誓说:“不到黄泉,不再相见!”

    郑庄公的这道命令一下,整个郑国都议论纷纷。有人说郑庄公做得对,武姜太偏心,应该受到惩罚;也有人说郑庄公太绝情,毕竟武姜是他的亲生母亲。郑庄公听到这些议论,心中五味杂陈。他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,可内心却十分痛苦。

    随着时间的推移,郑庄公心中的怨恨渐渐平息。他开始怀念起小时候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,心中不免有些愧疚。毕竟,武姜是他的亲生母亲,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无法割舍的。

    这时候,有个叫颍考叔的人,听说了郑庄公和武姜的事情。他觉得郑庄公虽然表面上很坚强,但内心一定很痛苦。于是,他想了一个办法,希望能帮助郑庄公化解和母亲之间的矛盾。

    颍考叔带着一些礼物,去拜见郑庄公。郑庄公设宴招待他。在宴会上,颍考叔故意把一些好吃的东西放在一边,不吃。郑庄公很奇怪,问他为什么。颍考叔回答说:“我家里有母亲,这些好吃的东西我想带回去给母亲吃。我已经很久没有和母亲一起吃饭了,看到这些食物,就想起了母亲。”

    郑庄公听了,心中一阵感慨。他想起了自己和母亲之间的矛盾,不禁叹了口气,说:“你还有母亲可以孝顺,我却再也见不到母亲了。”颍考叔装作很惊讶的样子,问:“您为什么这么说呢?”郑庄公便把自己和母亲之间的事情,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颍考叔。

    颍考叔听后,笑着说:“这有何难?您可以派人在地下挖一条隧道,一直挖到有泉水的地方。然后,您和母亲在隧道中相见,这样既不违背您的誓言,又能母子团聚,岂不是两全其美?”

    郑庄公听了,眼前一亮,觉得这个办法不错。于是,他立刻派人去挖隧道。工人们日夜施工,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隧道终于挖好了。郑庄公和武姜在隧道中相见。郑庄公激动地说:“大隧之中,其乐也融融!”武姜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,说:“大隧之外,其乐也泄泄!”从此,郑庄公和武姜母子二人重归于好,郑国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。

    历史的回响:权力与亲情的反思

    郑庄公克段于鄢的故事,就这样落下了帷幕。这场兄弟阋墙的悲剧,背后是权力的诱惑和亲情的纠葛。郑庄公表面上不动声色,实则老谋深算,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手段,成功地化解了共叔段的威胁,巩固了自己的统治。而共叔段则因为野心勃勃,妄图夺取政权,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。武姜作为母亲,却因为偏心,挑起了兄弟之间的矛盾,差点导致郑国陷入内乱。

    这个故事,就像一面镜子,反映出了人性的复杂和权力的残酷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。它提醒着我们,权力是一把双刃剑,既能带来荣耀和地位,也能让人陷入无尽的痛苦和罪恶之中。同时,亲情也是无比珍贵的,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亲人,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,而伤害了彼此之间的感情。

    当我们翻开历史的书页,回顾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时,或许能从中学到一些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。在面对权力和亲情的抉择时,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,做出正确的选择。因为,有些东西一旦失去,就再也无法挽回了。而这,也许就是历史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吧。在岁月的洪流中,郑庄公与共叔段的纷争,成为了后世不断反思权力与亲情的经典样本,警醒着一代又一代的人。

书页 我的书架 加书签

好书推荐:

上一章 | 目录 | 下一章

设置X

保存 取消

友情链接:

儒学书屋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浏览屋 YY文轩 漫客文学 无忧书苑 草香文学 博弈书屋 旺仔书屋 巨浪阁 旺仔书屋 百文斋 替身受假死之后最新章节 百文斋 巨浪阁 那年花开1981